非常时期!中国为什么不像美国那样给民众发钱?
近期杭州、郑州、深圳等地推出促消费方案举措,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发放消费券。而另一边,美国也出台经济刺激计划,向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家庭直接发钱。中国为何不像美国那样,向老百姓直接“撒钱”?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人流物流商流受限,经济活动被迫按下“暂停键”,居民各式各样的消费大幅减少。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央出台一系列纾困促消费稳经济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不少地方因地制宜,想方设法减轻疫情对消费进而对经济的冲击,把发放消费券作为一项应对之举。
4月1日,郑州宣布将发放4亿元消费券,定向鼓励本地消费者,扶持商家,拉动消费。3月27日起,杭州将陆续向全体在杭人员(包括域外来杭人员)发放消费券。本轮消费券政府发放额度为5亿元,其中1500万元用于困难群众的消费补助,剩余4.85亿元用于电子消费券发放,消费券活动周期为3月27日至5月31日。同时,商家匹配优惠额度11.8亿元左右,预计消费券实际总额将达16.8亿元。
事实上,本轮消费券的首发城市是南京。3月13日,南京官宣“超3亿元消费券!发!”,瞬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目光。
此后,宁波、济南、青岛、合肥等城市也陆续推出了发放优惠券政策。
而在太平洋彼岸,受到疫情冲击的美国也陆续放出了“大招”——
当地时间3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国会当天通过的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该方案旨在提振因疫情而陷入困境的经济,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一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媒体广泛关注的向美国个人和家庭的直接支付,金额为每人1200美元。此前美国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已实施两轮刺激法案。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29日称,2万亿美元的法案只是首批资金。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无论直接发钱还是发放消费券,都是为了刺激消费。这些措施能不能让消费迅速“回血”?能不能有效激发消费潜力?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发券和“撒钱”都是为了刺激消费
无论发消费券还是发钱,目的大同小异,都是为了促消费稳经济。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传播速度、感染范围、防控难度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以往,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被打乱。尽管综合来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但也不可否认,疫情对当下中国经济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对消费的冲击尤其显而易见。
近些年来,消费已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消费好不好,关乎经济增长如何。可当前现实是,受疫情防控影响,居民的外出急剧减少,各式各样的消费大幅减少,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诸如餐饮、购物、酒店住宿、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消费活动出现不同程度萎缩。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至2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8.7个百分点。疫情对居民消费的不利影响,削弱了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的作用,并对经济运行形成拖累。
既要防控疫情,也要稳定经济运行。鉴于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稳经济,显然要把促消费摆在特别突出的位置。故而,根据消费形势需要,许多地方从本地实际出发,把发消费券当作可选的政策工具,促进消费回补和释放消费潜力。
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全球经济正经受煎熬。身陷抗疫苦战中的美国特朗普政府,为了减缓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不断祭出稳经济举措。美国是世界第一消费大国,消费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这些稳经济举措中,其中一项就是向美国人“撒钱”——每个成年人1200美元(约合人民币8520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7.1元,下同),每对夫妇2400美元,每个儿童500美元。个人收入达到7.5万美元、夫妻收入达到15万美元后,获得的金额逐步减少。这些补贴可以用来支付房租或者其他账单,或者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既有利于保障普通美国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又有利于促消费,减缓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冲击。
多国也都推出经济刺激计划来实施救助。韩国政府3月30日宣布,将向七成韩国家庭一次性发放“紧急灾难补助”,总额约为9.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9亿元),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和民生的冲击。法国政府准备推出4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506亿元)的紧急救助计划,以避免大量企业破产和解雇潮。西班牙首相桑切斯17日宣布了一项“前所未有的”20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584亿元)援助计划,以保护就业并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
促消费稳经济,有行动总比不行动好,发消费券或发现金,都可值得一试。
为了拉动消费,尽快实现消费回补和释放消费潜力,许多地方纷纷发消费券,助力餐饮、旅游等重点行业复苏。南京预计将发放总额3.18亿元的消费券,宁波打算推出1亿元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济南将发放2000万元文旅消费券,江西拟发放1000万元旅游电子消费券,浙江酝酿推出总价达10亿元的文旅消费券和1亿元的文旅消费大红包,广西将发放亿元暖心消费券……短短的时间里,一大波消费券正在路上。
以南京为例。当地消费券总额达3.18亿元,主要包括餐饮消费券、体育消费券、图书消费券、乡村旅游消费券、信息消费券、困难群众消费券、工会会员消费券等7大类;消费券面值根据不同类型按每份100元或50元设定;乡村旅游、困难群众工会会员等3类消费券按照系统内有关要求发放,餐饮、体育、图书、信息等4类消费券采用多批次网上摇号方式面向全体市民公开发放。
其实,早在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的冲击,杭州就针对特定群体分两次发放过7亿元消费券。从国际看,发放消费券的实践,国外早有之,如日本在1999年经济低迷时也向特定群体发放了名为“地域振兴券”的消费券,总额达6194亿日元,也就是每人2万日元。
多地大手笔发放消费券,看重的是其拉动作用。因疫情带来的消费低迷,不仅让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也给就业带来严峻挑战,因此急需向消费市场注入强心剂,使之尽可能较快回暖。目前来看,不论哪种形式的消费券,大都采取在使用时需搭配一定比例现金的办法,这会使消费者在使用消费券消费时,钱券相配,放大了消费金额,达到扩大消费的目的。这是其一。
其二,通过消费券这种形式扩大消费,能给经济活动带来一系列积极的连锁反应。比如,为恢复旅游市场景气发放旅游消费券,游客因此增多,除了旅游景区直接受益,餐饮、住宿、零售、娱乐等行业也会因之受益。由此,消费券因素的注入,拉动了旅游及与之相关行业的景气回升。
其三,消费券的特定投向,如投向受疫情冲击较严重的服务业、地区和群体,能够体现精准施策之效,促使有关行业、地区和群体尽快实现消费回补和释放消费潜力。
很多人会问,中国为什么不像美国那样,向老百姓直接“撒钱”?
因为对于中国来说,消费券的限期性、专用性、特定性,使之拉动消费可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相比之下,现金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则难以确定。中国民众有储蓄的习惯,发放的现金,可能被用于当期消费,但也很可能不用于当期消费而是存起来,成为居民储蓄的一部分,或流向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非消费领域,难达到拉动消费的目的。
而美国恰恰相反,是一个高消费、高负债的国家。与国人爱存钱的习惯相反,大多数美国人基本上是“吃光花光”或信用卡透支消费,存款不多。当疫情来袭时,不论个人还是家庭,其风险承受能力脆弱。同时,近来美国股市已密集经历四次熔断,失业率迅速攀升,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明显上升。如此一来,发放现金,既可以尽可能保障普通美国人的生活不受影响,也能稳定消费,并为刺激经济助一臂之力。
可以说,两种策略都是由各自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既治标更要治本
如果说把发消费券或发现金作为“短平快”的措施,那么多措并举才能既促消费也稳经济。
发消费券来促进消费是中间目标,稳经济才是最终目标。从过去经验来看,消费券短期内促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较为明显。比如,1999年日本推出“地域振兴券”时,正值经济陷入泡沫经济破灭后的长期低迷,但当年4至9月推出及使用此券期间,日本消费分别环比增长0.5%和0.3%,从而摆脱了连续两个季度的下降;在二、三季度0.4%和-0.1%的GDP环比增幅中,消费的贡献分别达到0.3和0.1个百分点。
但从长期看,消费券对维持消费增长的效果就比较有限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十分明确。比如,日本的消费券计划虽然规模庞大,但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状况未得到显著改善。
就长期而言,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如果当期收入高,或者如果对未来收入有乐观预期,消费者自然会增加消费支出,因为有收入的保障。反之,若当期收入不增反减,或者若对未来收入不那么乐观,消费者即便当期一时增加收入,但也会出于收入上的考虑,趋向于压缩消费支出。也就是说,消费券可视为“意外之财”,是一次性的收入增加,也许对消费者当期消费有刺激作用,但不能改变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不太可能引致消费的大幅度增长。
这样的道理,同样也适用于发现金。
因此,要想让消费者敢消费、多消费,增加收入或营造良好的未来收入预期才是根本,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持平来看,发消费券或发现金以促消费稳经济,其积极作用值得肯定,但也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奢望,过于倚仗这种操作,这只不过是促消费稳经济政策工具箱中的一种选项。
促消费稳经济,打的是“组合拳”。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领域推动加大税收金融的支持力度;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全国总工会拨付2.5亿元资金保障困难职工生活等等,各种举措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将有助于尽快让消费回暖、让经济回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我国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市场优势巨大。在疫情防控中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生产设备转起来,人财物畅流起来,市场热闹起来,我国巨大的市场优势才会得以释放,稳经济才会有可靠抓手。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财经资讯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gkjnet@qq.com
热门资讯
- 财经
- |
- 新闻
- |
- 资讯